公司新聞
在設計研究院,有這樣一些人,他們雖然不做設計,也不做管理,但他們為設計工作保駕護航,是他們的辛勤工作為一線的設計人員提供了堅實保障。為了設計效率、設計質量的提高,為了設計手段的更新成天與指令、數據打著交道,他們就是設計院信息化技術人員。而翁旭輝就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,他瘦瘦高高的,走路的時候喜歡躬著背低著頭,仿佛在思考著什么東西。他的臉有點長,下巴稍尖,有一扎小胡須,乍一看感覺有點像卡通人物阿凡提,不光是外形有點像,他整個人也透著一種阿凡提的智慧。
當一個設計好的平臺展現在我們面前時,我們所看到的是豐富的畫面,便利的操作和強大的功能,但其實研究編程是件很枯燥的事,在這些畫面、才做和功能的背后,其實是一些呆板的指令和數據。但是翁旭輝卻把這些枯燥的事當成自己的興趣,因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,很多時候他都有點兒廢寢忘食了。翁旭輝同為設計院員工的愛人偶爾會抱怨,你怎么下不下班也不打聲招呼,其實有時候他是忘了下班,又有時候雖然包一拎下樓了,但其實他還在思考。當愛人這么說時,他總會微微笑,不作辯解。
韓國亞進公司老板曾這樣對翁旭輝說:“為船廠服務最重要的部門是設計院,為設計院服務最重要的部門是設計IT部門。”此后,這便成了他工作的一種信念,他深信信息化技術就是為設計服務的,信息化技術的提升勢必帶動設計手段的更新與飛躍。
對于信息化人員來說開發一個通用的平臺并不是難事,但是要開發一個適合自己公司的平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。軟件這種東西,大的框架、套路是很容易的,但是要做適合的東西就需要費很大的勁。以前公司也有過一些管理軟件,沒有很好的推行下去,因為管理系統有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設計人員的工作量,所以會被排斥,難以推行。現在他們想開發一個盡可能方便的,不會讓設計人員也就是使用者討厭的軟件,這種不討厭需要具備幾個條件:第一,這種軟件必須是使用者想要的東西,適合他們的東西;第二,這種軟件必須是在使用時能給使用者帶來便利的東西;第三,如果軟件本身確實無法給使用者帶來便利,那操作必須盡可能簡化。總而言之,翁旭輝要做的是為設計院量身定做的軟件,不僅要實現智能化,還要能讓大家接受,以保證軟件后續的順利推行。
秉承著這樣的設計理念,年初的時候,由翁旭輝帶領的設計IT團隊開發了修改單共享平臺、電子版圖共享平臺以及電子蓋章軟件,不僅解決了以前修改單全由人工登記、歸檔,工作量大數據多而散的問題,還解決了因地域不同帶來的圖紙下發時效差的問題。近期他們又在著力開發設計管理平臺,一款可以面向多層次對象的系統的具有強大功能的管理軟件。目前該平臺框架已搭建完成,主要包括設計計劃管理、設計圖文檔管理、標準化管理、物料管理、設計任務管理、設計軟件管理、集中打印管理、設計反饋管理八大功能。其中設計圖文檔管理、設計任務管理、物料管理三大功能已開發完成,任務分派已在2200TEU船體已在試用中。
因為沒有學過專業軟件開發,很多時候翁旭輝他們也是邊學邊做,通過查閱相關資料,不斷研究摸索,最終才完成軟件的開發。設計院的IT團隊總是忙碌的,翁旭輝告訴筆者,他們明年的任務已經排得滿滿的了,主要是設計平臺的持續開發,還有一些功能軟件的開發。目前,設計人員提了幾項比較迫切想要開發的軟件,比如Tribon二次開發的開孔管理功能以及輪機自動管子小票及支架小票程序等。前者可以通過系統自動提醒來避免錯誤、提高效率,后者可節省輪機設計人員建模出圖的大約1/3時間。
每個軟件的開發都是一次挑戰,在開發過程中,他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,有時候他們也會感覺到挫敗,但他們往往都堅持下來了,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有這樣一個信念,那就是——人家能實現的我們肯定能實現。